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性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4 09:38:09 作者:佚名 点击:94 【 字体:大 中 小 】
介绍
“本研究借助城市舒适度理论引入旅游舒适度概念,用于评价城市内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和体验的环境、服务和设施。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探究各城市旅游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及分异情况,结合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探究旅游舒适度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
通讯作者:周永波,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2期
(为方便阅读,此处删除了原文的注解及参考资料,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此文,请注明文章出处)

摘要:基于舒适度理论,构建城市旅游舒适度评价指标,涵盖自然环境、旅游文化、旅游商贸、旅游服务和交通等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及子项舒适度的空间结构,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探究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现北方城市得分低、南方城市得分高的表现。(2)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舒适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聚集效应。(3)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协调性尚未实现,区域内发展不均衡,近半数城市失衡。 长三角地区城市应依托区域背景,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标杆,提升当地的旅游舒适度。
关键词:旅游舒适度 空间自相关 旅游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性 长三角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由经济、产业的竞争转向对人才吸引力的竞争。舒适度作为以人才需求和高品质生活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宜人性(Amenity)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广泛见于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研究,用于描述令人愉悦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向当地居民和雇员提供的本地化、不可出口的服务或商品,国内也有学者将其译为舒适度。舒适度最初主要指气候、温度、日照等气候舒适度,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扩展到自然舒适度、人工舒适度、社会舒适度等多种范畴。
目前对舒适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现象研究和互动研究三个方面。舒适度的理论研究是对舒适度本身的一系列探索,包括舒适度的概念、内涵和结构等。如温婷等通过梳理国外舒适度的理论来源,建立了适合国内城市的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余钟磊等探讨了全国286个城市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地域分异;Cesar等设计聚类算法,研究了美国47个城市的舒适度对象布局;Evan等利用目的地发展量表测度了美国西部356个非大都市县的舒适度发展水平。舒适度引发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人口迁移、劳动力和企业布局、住房价值等方面;Gerhard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乡村地理的变化和舒适度迁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Evan等探讨了美国西部乡村舒适度迁移与公共土地的关系。 俞建军等比较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质量、经济机会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胡爽等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研究了舒适度对人才流动的影响;Lucia等探讨了舒适度对新企业形成与企业集聚的影响;Stromberg等基于不同类型的舒适度视角,探究了公寓价格、居住发展与舒适度之间的多重关系。在交互研究层面,舒适度通过与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等相互作用影响城市发展;王宁借助本土消费主义探讨了舒适度制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张艳茹等评估了经济机会、城市规模与舒适度的多重交互作用对人才分布的影响;李丽梅研究了休闲舒适度对生活质量、幸福感及城市发展的作用。
可见舒适度从人的需求出发,通过人与城市的互动寻求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旅游研究领域,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制定的指标很少,现有研究主要以旅游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来评价城市的旅游特征。旅游竞争力研究多从旅游市场出发,综合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规模、产业结构等综合评价城市在旅游市场的优势。旅游吸引力则更多根植于探索城市对游客的吸引力,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设施等。城市游客不仅看重城市中的某些景点,更要体验城市的整体舒适度系统。旅游活动本质上是游客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短距离迁徙,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配套服务等都可以看作吸引游客迁徙的服务或商品。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城市舒适度理论引入旅游舒适度的概念,用于评价城市中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和体验的环境、服务和设施。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全局莫兰指数等方法探究各城市旅游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及分异情况,并结合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探究旅游舒适度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与协调关系。
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41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人口2.27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截至2018年底,拥有54个5A级景区。 2019年,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1.2 数据来源
指标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2020》《江苏统计年鉴2020》《浙江统计年鉴2020》《安徽统计年鉴2020》《中国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及国家文物局官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缺失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文化和旅游局官网。特色餐厅数、商场数、民宿数等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得的数据指标,采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的POI数据。游客评价指标来源于携程旅游网对各城市旅游景点的综合评分。 数据采集过程中,若市级数据与省级数据不一致,以省级数据为准;若网上数据与官方数据相冲突,以官方数据为准。
研究方法
2.1 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城市旅游舒适度进行测度,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来衡量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进一步对指标进行加权,熵值越大,信息量越小,指标的权重也越小,公式如下:
式中,Sij为城市i第j项指标的最终得分,Wj为通过熵值法计算出的指标j的权重。将城市i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即可得到城市i的旅游舒适度总得分。
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地理学领域中,任何要素都与其周围要素存在相关关系,且附近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强于远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研究长三角各城市旅游舒适度之间的相关性。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ndex)基于要素位置和要素值来表征空间自相关性,揭示区域内要素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利用ArcGIS空间自相关工具计算莫兰指数并同时返回p值。当p < 0.05时,表示空间中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若莫兰指数结果大于0,则要素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反之则空间要素呈离散分布。
2.3 耦合协调模型
城市旅游舒适度指数并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与城市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为探究旅游舒适度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度旅游舒适度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从而衡量系统间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程度。
耦合度C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C值在0~1之间,C值越大,系统间耦合度越高,其公式如下:
其中U1、U2分别代表旅游舒适度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值。
耦合协调度D用于评价系统间的协调程度,D值越高,说明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式中,T为旅游舒适度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a、b为未知系数,当两个系统同等重要时,系数均为0.5。
旅游舒适度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舒适度是城市旅游特色的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涵盖游客在出行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以及城市自身属性,并兼顾数据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得性。最终筛选出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表1)。

旅游地适宜的温度、良好的空气条件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构建自然环境舒适度一级指标,描述使城市更具吸引力的自然场所属性。参考已有研究,选取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PM2.5质量浓度、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个二级指标。在城市舒适度研究中,学者们常用休闲环境指标和社会文化指标来评价适合休闲观光的旅游文化场所。整合休闲环境与社会文化指标,构建旅游文化舒适度一级指标。 参考已有研究盐城旅游地图,结合不同人群的观光需求,同时尽可能覆盖城市各类旅游文化场所,选取3A级及以上景点数量、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图书馆数量、文化馆数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主题公园数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数量等8个二级指标。构建旅游商业舒适度一级指标,用于衡量城市各类为游客提供商业消费的场所,包括星级酒店数量、民宿数量、特色餐厅数量、美食街数量、大型商场数量、特色商业街区数量等6个二级指标。旅游服务舒适度是城市旅游功能吸引力和接受度的体现。 选取旅行社数量、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官方旅游媒体数量、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量等指标评价城市旅游服务的客观绩效,选取游客评价指数从游客视角衡量城市旅游服务的主观绩效。交通舒适度是指城市内部交通的便捷性和城市外部的可达性。参考现有研究并结合数据的旅游特性,选取旅游公交线路数量、出行效率、公交车站数量、轨道交通站点数量、出租车车辆数量等指标评价城市内部交通。选取铁路交通客运量、公路交通客运量等指标评价城市外部交通的便捷性。出行效率以城市公路里程与民用汽车数量的比值来表示,其值越高,城市出现拥堵的可能性越低,游客的出行效率越高。
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评价
4.1 城市旅游舒适度评分
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城市旅游舒适度,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得分由低到高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较高”,并将旅游舒适度得分和分项舒适度得分按等级进行空间展示(图1)。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水平空间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北方城市得分低、南方城市得分高的特点。其中,上海市旅游舒适度处于较高水平。安徽省表现一般,仅合肥、黄山市旅游舒适度达到较高水平,其他城市均在中等水平以下。苏南地区旅游舒适度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位于苏北的徐州相对于周边其他城市表现较好,达到中等水平。浙江省整体表现良好,除衢州、舟山市处于较低水平外,其他城市均达到中等水平以上。

自然环境舒适度得分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上海处于较高水平。浙江省自然环境整体表现良好,集中在较高和较高水平。除黄山处于较高水平外,安徽省其余地区处于较高或较低水平。除苏州和南通处于较高水平外,江苏省其余地区处于中下水平。旅游文化舒适度指标权重最高,总体分布与旅游舒适度较为接近。较高水平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较高水平的城市大多位于浙江省。中等水平的城市分布较为均匀。较低水平的城市大多位于安徽省。其余为江苏宿迁和浙江舟山。旅游商务舒适度方面,较高和较高水平的城市相对较少,仅有6个,其中上海、苏州和杭州处于较高水平。除合肥外,安徽省其余地区处于中下水平。 江苏省有5个城市处于中等水平,4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2个城市处于低水平。浙江省除衢州、舟山、丽水外,其余城市处于中上水平。旅游服务舒适度方面,上海市处于较高水平,苏州、南京、杭州处于较高水平,安徽省除合肥外均处于中下水平,浙江省除衢州、丽水、舟山、台州、湖州、嘉兴外均处于中上水平。交通舒适度方面,半数以上城市处于较低或较低水平,上海市、苏州、南京、杭州处于较高水平,合肥、徐州、宁波、温州处于较高水平,南通、无锡、台州、金华处于中等水平,其余城市处于中下水平。
总体来看,长三角各城市旅游舒适度水平差异较大,高、低级别城市数量较少,大部分城市处于低、中、高三个级别。上海市表现较好,除自然环境舒适度外,旅游舒适度和其他分项舒适度均较高。浙江省总体表现较好,总体和分项舒适度均优于安徽、江苏。安徽省低级别城市数量最多,江苏省各级别城市数量较为均衡。
4.2 旅游舒适度的空间自相关性
为探究城市间旅游舒适度的相关性,对城市旅游舒适度与子项舒适度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利用全局莫兰指数探究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与子项舒适度的分布格局。从全局莫兰指数来看,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类特征(Moran's I=0.167,置信水平为90%),说明城市间旅游舒适度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由于全局莫兰指数值较低,这种聚类性并不明显。对舒适度的各个子项分别计算全局莫兰指数。 自然环境舒适度在99%水平上聚类(Moran's I=0.563),旅游文化舒适度在95%水平上聚类(Moran's I=0.182),说明城市自然环境舒适度与旅游文化舒适度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且自然环境舒适度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商务舒适度在95%水平上聚类(Moran's I=0.198),旅游服务和交通舒适度没有明显的空间聚类和分散性,呈现随机分布。
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
旅游舒适度基于游客需求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为验证该效应的具体体现,研究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度。
5.1 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既要代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尽可能避免与已有的旅游舒适度指标重复或冲突。本文选取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3个指标,组成旅游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长三角4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类(图2a)。总体来看,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在长三角南部地区,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优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上海、池州、杭州三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中池州与上海、杭州相比不具备经济发展优势,但拥有九华山等著名旅游景点,区域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依赖性更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 第二层次城市有苏州、南京、湖州等11个,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无锡、绍兴、衢州等9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指数值在11.33~25.03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集中在江苏、安徽两省,其中江苏省有3个城市,分别是南通、徐州、连云港,这3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尚可,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城市仍然集中在江苏、安徽两省,其中安徽省有6个城市,江苏省有4个城市,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区域内缺乏知名旅游资源盐城旅游地图,城市旅游经济发展难度较大。
5.2 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
采用公式(2)、公式(3)、公式(4)计算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参考王成等的研究,将耦合度分为低度耦合期(O≤C≤0.3)、拮抗期(0.3<C≤0.5)、磨合期(0.5<C≤0.8)和协调耦合期(0.8<C≤1.0);将耦合协调度分为重度不平衡(O≤D≤0.2)、中度不平衡(0.2<D≤0.4)、基本协调(0.4<D≤0.5)、中度协调(0.5<D≤0.8)和高度协调(0.8<D≤1.0)。 根据耦合度C的计算结果,盐城市(0.792)、宿迁(0.664)、台州(0.600)、阜阳(0.749)、池州(0.620)、舟山(0.724)的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尚处于磨合期,距离协调耦合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对比这几个城市的旅游舒适度(图1a)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图2a),池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最高水平,但旅游舒适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舟山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高于旅游舒适度。这两座城市需尽快提高城市旅游舒适度,使其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匹配,实现旅游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台州、阜阳、宿迁、盐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舒适度均处于较低或偏低水平,需要同时提升。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旅游舒适度来实现,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城市旅游舒适度。
如图2b所示,上海、杭州的耦合协调度处于高度协调阶段,两城市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互促进的正向发展阶段;合肥、南京、无锡、苏州等12个城市处于中度协调阶段,旅游舒适度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二者之间仍有更高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徐州、安庆、池州、扬州、常州、衢州、嘉兴、舟山处于基础协调阶段,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互动关系良好,两系统发展步伐基本协调,但也处于失衡边缘,这8个城市需要探索旅游舒适度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舒适度的作用,将其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发挥到最大限度; 阜阳、连云港、六安、盐城等14个城市处于中度不平衡阶段。现阶段,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缺乏协调和同步性,旅游舒适度没有很好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或者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没有带动旅游舒适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挖掘城市旅游特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注重旅游舒适度的利用,从自然环境、旅游服务等多角度进行提升。亳州、淮北、宿州、宿迁、泰州处于严重不平衡阶段。这5个城市在旅游舒适度和旅游经济发展两个方面都表现不佳,两个系统之间没有形成正向的合作关系,城市缺乏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和一定的旅游特色,旅游发展基础薄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调动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从特色挖掘、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等多角度实现城市旅游发展,提高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可以看出浙江省11个城市的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杭州处于高度协调阶段,嘉兴、舟山、衢州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其余城市处于中度协调阶段。苏北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差于苏南地区,南京、无锡、苏州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常州、扬州、徐州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其余城市处于中度不平衡或严重不平衡阶段。安徽省合肥、黄山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安庆、池州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其余城市处于中度不平衡或严重不平衡阶段。 可以看出,扬特河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旅游舒适度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总体协调尚未达到整体协调阶段,几乎一半的城市处于中等不平衡或严重不平衡的阶段,并且该地区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整体范围。整体协调水平不足,大多数城市处于不平衡的阶段。

综上所述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ourism comfort index, this paper us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ourism comfort of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use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omfort and sub-item comfort. Finally, by constructing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is paper seeks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comfort and urba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舒适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上海表现最好,而安海省的表现总体差。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舒适感显示出空间聚集现象;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舒适和旅游经济发展尚未达到整体协调的阶段,而几乎一半的城市有失衡。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江苏盐城十大必玩景点推荐:中华麋鹿园等生态旅游胜地等你来打卡

贺轩分享4.17-4.18全国最新工程招聘合集大全及西南工程联盟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

建湖 建湖公交司机暖心助老获赠锦旗,81岁伤残军人夫妇出行难题得解决

202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推介会成功举办 共绘长三角科创合作新蓝图

江苏盐城构建三大政府性产业母基金体系 以耐心资本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2025年教师招聘资格复审通知:时间地点及材料要求

江苏省如东、阜宁、睢宁三县2035国土空间规划获批,擘画苏北县域发展新蓝图

江苏2025年招聘公告汇总:开放大学、苏州工学院、科技大学等多岗位招聘

射阳 射阳县统筹流域共治与区域自治 构筑安全屏障谱写生态新曲

江西省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审查平台上线,南宁市8家网约车平台签署自律公约

